新聞中心
醫學檢驗適宜技術定價應更科學
發布時間: 2017-03-14 17:12 1747 次瀏覽
國家有關三部、委去年聯合頒發了《關于規范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及有關問題的通知》(下簡稱《通知》),有些內容直接涉及檢驗科工作,給檢驗科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,也為學科建設提供了新的機遇,其中亟待破題的是醫學檢驗適宜技術的定價標準問題。
什么是醫學檢驗的適宜技術
檢驗項目價格的制定具有很強的政策性、技術性(或稱學術性)和時效性。在制定過程中既要考慮試驗的成本,患者的利益,醫改的承受能力,也要考慮試驗不同方法學帶來的質量差異,這種差異能否保證疾病診治的基本要求、能否保證醫療質量。
《通知》明確指出,要充分考慮當地醫療機構主流檢驗方法和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,以鼓勵適宜技術的使用。因此在制定價格時,首先認清什么是適宜技術。所謂適宜技術是指物價制定人員與臨床醫生、檢驗人員一起對試驗的方法學進行研究,臨床價值進行探討,成本與物價進行經濟學評估,確定試驗方法檢驗結果能滿足診斷要求,對疾病診斷***直接、***合理,試驗成本和制定的價格******。一句話,適宜技術就是在滿足疾病診治基本需求的前提下,試驗成本又符合患者的承受能力和醫改要求。
適宜技術應首先滿足臨床要求
比如,“酶免法”乙型肝炎病源學檢查(兩對半)用于臨床檢驗已30多年了,經過多年的實踐,檢驗設備和試劑盒不斷改進和完善,作為健康體檢和乙肝臨床診斷,檢驗結果質量基本上已能滿足臨床要求。檢驗收費相對較低,可作為健康體檢和乙肝臨床適宜技術。隨著檢驗技術的發展,發光技術引入到“兩對半”檢查,靈敏度大大增加,甚至可達到抗原定量,對肝病治療有重要價值。許多醫院就以發光法代替酶免法作為“兩對半”常規檢查。但從節省患者經濟負擔角度考慮,這種做法有欠妥之處??砂l光技術定量的結果對肝病的療效評估分析和預后評估有一定意義,這一點是酶免法無法比擬的。所以,建議將發光法作為治療監測的適宜技術另立收費價格。
再比如,目前經國際公認的評價血小板功能的試驗,是經典的光電比濁血小板集聚法。但試驗手續繁瑣、不易標準化、非專門培訓人員操作難于保證質量、檢驗收費低。近兩年,有些實驗室以血栓彈力圖法替代光電比濁法行常規檢測。該法通過記錄血栓形成的全過程描記出的“血栓彈力圖形”計算出10余個參數,顯示血栓形成過程中血小板、凝血因子、纖維蛋白原、纖溶因子功能狀態,主要用于手術時估計出血狀態以決定成分輸血,已被寫入術中輸血指南。但其只是“宏觀”粗略的凝血過程分析,難于觀察因子的微細變化,對血小板功能的檢測并不優于比濁法,項目收費高出10倍之多,故不易作為血小板功能檢查的適宜技術。
適宜技術要體現先進技術的合理應用
近幾年,下消化道腫瘤發病率明顯上升,大便潛血作為簡單、快速篩查試驗越來越得到重視,甚至在有些國家作為中老年人健康體檢必查項目。這項試驗有化學法和免疫法兩類。前者成本低、收費低,但由于方法不特異,只要飲食多量的鐵離子,試驗結果就可呈陽性。因此,要求試驗前必須素食三天(因為動物食品含大量鐵)。給患者(特別是門診)帶來不便。而免疫法直接檢測人血紅蛋白,特異、靈敏,不受飲食干擾,雖成本高、檢驗收費比化學法高出很多,仍不失為大便潛血檢查的適宜技術。
在微生物檢驗中,傳統手工血培養至少一天才能得到檢驗結果,使用自動化方法則只需2個~3個小時。盡管需要特殊培養設備和培養基,使得試驗成本增高,收費增加,但短期可獲得菌譜和藥敏結果,患者及時得到藥物治療,無疑應使之成為細菌學檢驗的適宜技術。目前我國微生物檢驗收費偏低,限制了自動化技術的使用和學科的發展,這種現象應引起關注。
收費標準應考慮檢測系統的整體成本
醫改要求各醫療單位同一參數檢驗結果達到互認,而互認的前提是檢測系統具有可比性。這就需要系統中的儀器、試劑、校準物、質控物幾個基本元素達到質量標準,保證檢測系統的完整、穩定和可溯源性。因此在制定價格時除注意試劑成本外,還要考慮滿足其他要素要求及設備維護、維修、售后服務的費用。
收費價格的制定,要首先考慮組合的檢測系統報告的檢驗結果能否達到臨床診治要求,再考慮國內、外試劑帶來的成本差異。
收費標準要體現試驗技能和知識含金量
醫學檢驗大致分為定名試驗和定量試驗兩類。前者包括細胞學檢驗、寄生蟲檢驗、微生物學檢驗,多為繁瑣的手工操作。后者主要是通過自動化儀器對體內各種生理物質的定量試驗。筆者認為,迄今在常用的醫學檢驗項目中,形態學檢查仍是***直接、***有效、***具診斷價值、技術含金量******的診斷手段,其臨床意義是任何現代化儀器都不能取代的。細胞形態學檢查是需要基本理論、實踐經驗和臨床知識的,工作強度大,費工費時。但化驗費卻很低,與自動化儀器收費反差太大,與國際上重視人工操作、重視經驗技術的理念大相徑庭。比如疑難的骨髓涂片(或血涂片)有時需要經會診后幾小時才能得出報告,但收費僅為幾十元,這與自動化儀器收費反差太大。
建議有關方面從政策上支持形態學檢驗,物價部門適當提高手工操作技術含金量高檢驗項目收費標準。